近幾年,房市、車市無疑成為了投資香饃饃,不少企業、個人都借機成為了贏家。但隨著2018年經濟泡沫被戳破,監管日趨嚴格、資本入市愈發謹慎、行業洗牌迅速又絕情,各行業都迎來巨大的生存壓力,巨頭企業借機合資并購,不少知名企業卻面臨著破產倒閉的困境。
阿里、菜鳥13.8億美元投資中通快遞;平安137.7億人民幣收購華夏幸福19.7%股份;閱文集團155億人民幣收購新麗傳媒;新美大37億美元收購摩拜部分股權;阿里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。
知名運動品牌德爾惠宣布停業;中國500強企業盾安集團爆出450億元的債務危機瀕臨破產;100億級企業沃特瑪電池公司被爆整體債務221.4億元,瀕臨破產;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”的山東晨曦被裁定破產;北京尚品國際旅行社宣布倒閉;輝煌一時的金立手機被爆負債百億;世界500強企業渤海鋼鐵正式破產。
雖然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,經濟下行趨勢愈加明顯,但房市、車市的巨大存量,依舊吸引了廣大企業關注的目光。特別是車市,新時代的龐大剛需,讓企業和投資者紛紛趟入這波濤翻涌的藍海之中。
在國家提經濟、去庫存、促銷量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,從汽車生產制造到維保服務,不僅BAT大舉入局,眾多中小企業也紛紛推出更多與車主相關的服務,以期搶占汽車后市場,加大市場占有規模。
即使我們看到路邊的汽車維修、保養店比比皆是,但是大部分車主還是覺得服務欠缺,難以滿足自己的用車養車需求,這又是什么原因呢?
《2019中國汽車后市場白皮書》發布,結合了在汽車領域的實踐經驗、前沿觀察和研究分析,其中提出的幾個觀點或許可以為我們解答。
1、從增量明星向存量巨無霸轉變。
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,1-6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213.2萬輛和1232.3萬輛,同比下降13.7%和12.4%。
2009年,中國汽車銷量超越美國,2020年,中國汽車保有量有望,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。
麥肯錫權威報告:全球汽車后市場的市場體量到2030年預計將達1.2萬億歐元。
艾媒數據顯示,2018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規模已達1.29萬億。
數據顯示,2017中國車輛移動化服務(MAAS)市場規模已達150億美元,預計2025年我國車輛移動化服務市場規模將達2010億美元。
當前,汽車服務行業的年產值已近400億元,從業人員近1000萬,服務企業近50萬家,加油站15萬家,修理廠30余萬家,檢測站4千余家,每年新增配套設備逾百萬臺(套)。
隨著傳統車企的轉型發展,以及新興企業的崛起,汽車后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。面對“巨無霸”的汽車存量,企業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和服務落地,線下鏈條和終端門店也需要不斷轉型升級,才有能力消化互聯網所帶來的巨額流量。
面對看似飽和實際卻存在大量空白的汽車后市場,在經濟下行的趨勢,無疑更加具備著吸引力,眾多企業都期盼著能借著這股寒冬中的“春風”讓企業迸發勃勃生機。
可見,汽車后市場是挑戰與機遇并存
抓準布局契機,才能搶占黃金市場
從發力于城市靜態交通服務的車海洋科技集團的智能洗車、智能停車、智能養車項目來看,身處于汽車后市場的浪潮中,更能深刻體會其中的競爭壓力和機遇。
眾多品牌爭相入駐,這意味著要在競爭中取勝,必須具備著更高服務水平,以集中被分散的消費流量,企業面臨的不僅是技術水平的高要求更是對綜合實力的考驗。然而,對于以品質取勝的企業來說,競爭壓力更是前進的動力,有望通過提高企業發展實力,成就行業領頭地位。同時,不同品牌試水不同業務方面,這為企業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實戰借鑒,有利于更好地優化發展方向。
車海洋專注于汽車后市場服務,通過高新技術、雄厚行業資歷,智能管理系統已成為行業的標桿企業,并吸引全國各地眾多合作伙伴加入車海洋大事業,共同布局汽車后市場。優勝劣汰是行業生存法則,車海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行業爭奪戰中,占據著主導性優勢。
汽車后市場是互聯網趨勢所向
看勢而不懂勢是生活看客
懂勢而不借勢是行業之人
看勢而懂其勢,借勢而后運勢是贏家
互聯網時代,合作共贏才是取勝之道
車海洋正在尋找合適的人才
借互聯網的“東風”運勢騰飛
車海洋第35屆項目發布會
將于11月23日-24日
在廣州番禺蓮花山休假村召開
現場將有重大利好政策公布
如何加入汽車后市場,共享紅利
將現場與您探討!
點擊下圖,跳轉鏈接↓↓↓